首页> 民族风情 > 天津市少数民族新闻三则
红桥区启动民族团结月系列活动
为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深入开展,促进各民族“共同团结奋斗,共同繁荣发展”,9月2日红桥区启动该区第十五届民族团结月活动,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助困、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好事实事活动,举办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,促进全区各民族和睦相处,和谐发展。
红桥区是天津市少数民族聚居区,区内有23个少数民族,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7.9%。红桥区民族团结月活动开展15年来,取得积极显著的社会效果,已经形成一项传统民族品牌活动。在本届民族团结月中,一是红桥区将广泛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活动,营造民族团结、社会和谐的氛围,利用社区宣传墙报、市民学校、中小学课堂宣传民族常识,弘扬民族文化,让平等、团结、互助的民族关系深入人心。二是围绕少数民族群众遇到的困难和生活难题,情真意切地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。重点帮扶少数民族特困户、单亲家庭,向少数民族住房困难户发放助困补贴,资助少数民族困难学生,组织民族干部和宗教人士进行体检,为少数民族残疾群众免费安装坐便器、可视门铃和音乐门铃。举办面向少数民族群众的技能培训和专场就业招聘会,鼓励他们灵活就业。加强对清真食品市场和清真食堂的监管检查,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。三是开展生动活泼、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,筹建红桥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体育活动中心,举办“民族同乐”社区少数民族文艺展演,举办少数民族风味小吃展示展卖节。四是对少数民族经营的企业和民族经济的企业法人开展经营理念、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培训,充分利用该区清真食品行业的品牌技术优势,支持非公有制民族企业拓展市场扩大经营,参与大流通,促进民族经济实现新发展。
天津老促会协调支持满族乡打出“致富井”
在天津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、满族同胞李亚平的积极协调支持下,天津市一个偏僻小山村——蓟县孙各庄满族乡东葛岑村,2008年8月终于打成了一个能够为全村村民改善生活条件的“致富井”。
据了解,这个小山村共有210户,780人。该村今年以来大力发展山区开发和结构调整,以“京东板栗第一村”为发展定位,新植优质板栗800余亩,全村板栗种植面积达到1500余亩,成为该村支柱产业。但是,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少雨,地下水位下降,不但影响果树生长,同时影响广大农民群众栽植板栗的积极性。市老促会会长滑兵来、副会长兼秘书长李亚平得知这一情况后,亲自带领有关人员实地考察,千方百计向市、县有关部门协调支持资金58万元,并为该村安排打深井一眼。经过几个月的努力,目前打井工程已经竣工,井深150米,每小时出水量45吨,安装塑料管道6000米,改善了该村的灌溉条件,预计仅此一项可使全村人均年收入增加300元。由此,村民们把这眼井亲切地称之为“致富井”。
天津民俗大家张仲去世
天津著名民俗学家张仲因病于2008年9月13日去世,享年78岁。张仲是天津人,回族,1930年生,解放区华北大学毕业,曾任天津日报主任编辑,是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、天津地方志编委会顾问、天津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、文联委员、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。张仲作为天津民俗学研究大家,60年来他始终致力于民俗学和天津市井文化的研究,对天津地方民俗民情可谓了如指掌。2007年冬天,张仲获得了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“山花奖·民间文艺成就奖”。